《三十八年的等待:一位烈士父亲与十位将门之子的热血传奇》
2016年清明时节,四川屏山县烈士陵园迎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。86岁的蒲运海拄着拐杖,在墓园中来回寻觅,直到工作人员提起卞仕正这个名字——当看到墓碑上那张泛黄照片里年轻灿烂的笑脸时,老人颤抖着扑向墓碑:这是我找了38年的儿子啊!
这张黑白照片定格着24岁的青春:浓密的齐耳短发下,是一张饱满坚毅的面庞,那双如黑曜石般明亮的眼睛仿佛仍在注视着远方。老人用布满老茧的手反复摩挲着冰凉的碑石,将额头抵在儿子的名字上,38年的思念化作滚烫的泪水浸湿了青石。
展开剩余79%时光倒流至1979年,中越边境战云密布。曾经接受中国200亿美元援助的越南,在黎笋集团主导下竟调转枪口。他们在我国援建的桥梁上袭击边防战士,蚕食我国领土,上演了现实版的农夫与蛇。面对挑衅,中央军委果断下达自卫反击命令。
在这场持续28天的闪电战中,8500余名解放军将士血洒疆场,其中有10位特殊的烈士——他们都是部队首长的儿子。让我们翻开这段鲜为人知的英雄史诗:
【阆中走出的侦察连长】
蒲仕平3岁丧母,从小跟着父兄耕田种地。20岁那年,这个四川农家子弟偷偷报名参军,从普通士兵成长为112师侦察连长。1979年2月,他为掩护战友撤退独自断后,遭越军残忍杀害并焚尸。当父亲收到烈士证明时,连儿子埋骨何处都无从知晓,由此开启了38年的寻子之路。
【将门虎子的生死抉择】
54军师长张志信之子张力,周岁抓周时就抓住了木制手枪。21岁的他在267高地侦察时遭遇伏击,腰部中弹牺牲。得知噩耗的张志信只沉默了两分钟:我儿子死得其所。50军副参谋长耿进福的两个儿子更令人扼腕——21岁的耿军为掩护战友跳崖殉国,18岁的弟弟耿晓康在突围时中弹,兄弟双双长眠异乡。
【藏在军装里的秘密】
41军政委周开源本不愿独子周伟参军,但这个20岁的青年偷偷奔赴前线,在穿插任务中为救战友牺牲。同样20岁的曲宁江是参谋长曲奎之子,这个新兵为上前线苦练枪法,最终在转移途中血尽而亡。最令人动容的是罗荣将军之子罗粤宁,这位隐藏身份的连长身中四枪牺牲后,战友们才知他的真实身份。
【战火中的父子兵】
老党员曹从连把18岁的儿子曹辉送进尖刀连,却在突围时目睹儿子在百米外中弹倒下。少将江燮元鼓励长子江鲁平赴越作战,这个低调的侦察兵在定位敌军时腹部中弹。广州军区赵力宽政委之子赵幼林,26岁带队攻克朔江天险时,把最后的干粮和手枪交给战友后壮烈牺牲。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之子彭泓,则用生命诠释了侦察兵的责任。
这些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岁左右的年华,他们本可享受父辈荣光,却选择用热血捍卫疆土。正如邓中夏所言:人生只有一生一死,要生的有意义,死的有价值。在屏山县烈士陵园,蒲运海老人最后为儿子带来家乡的泥土,轻声说:孩子,青山处处埋忠骨,你在这里,爹安心。
如今陵园松柏长青,那些镶嵌在纪念碑上的年轻面容,仍在诉说着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。当我们漫步在和平的阳光下,请记得这些把生命化作界碑的英雄——他们用鲜血写就的誓言,至今仍在南疆群山中回响。
发布于:天津市